- 高亦吾
- 王乐平
- 徐镜心
- 周学熙
- 唐绍仪
- 孔祥柯
- 狄考文
高亦吾(1881~1941),山东章丘人,周恩来总理的恩师,著名民主志士。1902年考入山东大学堂历史科。曾组织“乐群书社”和“玫瑰诗社”,发动了轰动省城的反清斗争。后到奉天城东关模范学校任史地教员,经常宣讲革命志士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910年,周恩来转入该校,深受其爱国思想熏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远大志向。1913年周恩来去南开读书,高亦吾为周恩来命字“翔宇”作念,对周恩来寄予厚望。高亦吾到北京任职,周恩来曾两次前去拜访。周恩来始终怀念恩师高亦吾。1946年周恩来对《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
王乐平(1884~1930),山东诸城人,著名民主勇士、革命家。1906年考入山东高等学堂,次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考入山东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与丁惟汾等组织山东各界联合会,曾任山东军政府革命军司令。1913年到山东高等学校任教。1918年当选为山东省议会秘书长。次年在济南创办齐鲁通讯社(即齐鲁书社),是山东“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领导者。1922年,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大会。回国后主持山东国民党党务工作。1928年,成立国民党“改组派”,并任负责人。1930年2月,因策动反蒋惨遭杀害。
徐镜心(1874~1914),山东黄县人,著名民主革命家。1902年入山东大学堂,次年入日本福田大学攻读法律。1905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为山东主盟人。1906年回国,曾任黄县农会会长。武昌起义后,其与丁惟汾等积极响应,策划山东独立,领导山东革命。1912年率军光复登州,成立革命军政府。同盟会改称国民党后,被推为山东支部理事长,当选为国会议员。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捕入狱,1914年4月,在北京英勇就义。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上将并进行国葬。
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安徽至德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十六岁中秀才,1894年中举人。曾任开平矿务局会办、总办、山东候补道员。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总办,次年转任直隶候补。历任直隶工艺总局督办、天津道台、按察使、盐运使、北京政府财政总长等。先后创办北洋工艺学堂、天津植物园、天津铁工厂、滦州煤矿公司、天津造币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与南方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称,被誉为“工业巨子”。
唐绍仪(1862~1938),又名绍怡,字少川,广东珠海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1881年回国。曾任清政府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总理总办、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等职。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重要贡献。1901年出任山东大学堂总办。1920年后退居家乡。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孔祥柯(1887~1921),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著名社会活动家。1911年毕业于京师译学馆。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山东参加革命活动,任山东高等学校教务长。1913年当选为山东临时议会副议长,并任山东高等学校校长。1915年任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校长。1919年作为民间代表赴巴黎,向“巴黎和会”和中国专使陈述山东人民要求,据理力争,对废除卖国的“二十一条”、维护国家主权、收复青岛等做出了积极贡献。1921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美国宾夕法尼亚人。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 1863年底来华,1864年1月到登州传教, 开办蒙养学堂(1876年改称文会馆)。1880年获汉诺威大学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888年获伍士德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890年当选“中华教育会”首任会长。1902年获华盛顿大学和杰斐逊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卒于青岛。狄氏精通数学,编有《笔算数学》、《代数备旨》等,是中国初办学堂时的数学教科书。此外,还编有《官话课本》,是当时外国人学习汉语必备之书。
- 关友声
- 季羡林
- 王寿彭
- 张自忠
- 丁惟汾
- 丁佛言
关友声(1906~1970),山东济南人,著名书画家。1926年考入省立山东大学国文学系。自幼酷爱书法,与丁佛言等为师友。后游学北平,与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结交深厚。1934年出版《关友声画集》,齐鲁大学教授老舍为之作序。此后创办“齐鲁画社”,主编《艺术周刊》。1948年任湖南南岳国立师范学院美术教授。1959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画系副主任。
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山东临清人,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26年考入省立山东大学附设高中。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德文。1935年9月,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1956年当选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著有《季羡林全集》30卷。
王寿彭(1875~1929),字次篯,山东潍坊人,清末状元。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5年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著有《考察录》。1910年出任湖北提学使,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初年任山东都督府秘书。1916年任北京总统府秘书。1925年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次年任省立山东大学校长。擅长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当年“省立山东大学”校牌即其所书。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入山东法政专门学校学习。后投笔从戎,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曾任天津市市长,察哈尔省主席。抗日战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他率部奋勇杀敌,以身殉职。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延安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其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山东日照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1907年任山东法政学堂校长。1912年任国民党山东党务主任、省议会议员,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校长。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北京办事处主任。1926年任国民党青年部部长、中执委常委。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导长、教育长、中执委秘书长、监察院副院长。1954年在台北去世。
丁佛言(1878~1931),名世峄,山东黄县人,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1904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学堂。1905年到日本学习法律。1907年回国,执教于山东法政学堂。武昌起义后,参与同盟会领导的山东独立活动。1913年当选为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后被推举为国会众议院议员。主编《中华杂志》,被誉为新闻界“三杰”之一。1916年出任北京总统府秘书长。1923年反对曹锟贿选,隐退归里。1925年任故宫博物院“古物审查委员会”委员,著有《说文古籀补补》、《续字说》、《古玺初释》、《古陶初释》等。《大公报》推崇其人品、气节、学问,称之为“一代之范”。
- 宋君复
- 郝更生
- 王普
- 汤腾汉
- 吴伯萧
- 梁实秋
- 闻一多
- 马师儒
- 沈从文
- 黄际遇
- 杨振声
- 罗荣桓
宋君复(1897~1977),浙江绍兴人,著名体育家、教育家。1916年到美国柯培大学学习物理,毕业后转入麻省春田学院专攻体育。1924年回国后任沪江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932年作为刘长春的教练、翻译参加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回国后任国立山东大学体育教授,次年任体育部主任。曾主持筹建中国第一座“奥运”建筑—青岛体育场。1936年参加德国柏林第十二届奥运会,1948年参加英国伦敦第十四届奥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唯一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中国人。1949年调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后任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副院长。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体育原理》、《刘长春短跑》、《女子篮球训练法》、《女子垒球训练法》、《第十届世运会各国著名田径选手电影姿势图》等。
郝更生(1899-1975),原名郝延浚,江苏淮安人,中国近代体育家、政治家。早年赴美国学习土木工程,后转入春田大学专攻体育。1923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等体育教授。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体育部主任兼群育主任;其爱人高梓任国立青岛大学兼任教授。他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积极倡导者。1933年调任教育部体育督学,兼国民体育委员会主任。后赴台湾。
王普(1902~1969),山东沂南人,著名核物理学家,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创始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8年获博士学位,到美国卡内基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1939年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任教授。1946年重返国立山东大学,任物理系主任、代教务长。1947年任美国国家标准局辐射物理学研究员。1956年回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兼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曾任政协山东省常委。他是中国核物理学的先驱,发现了核裂变的缓发中子,还在核乳胶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低能X射线谱分析及宇宙线中不稳定粒子的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被称为“是见证了核裂变时代开始的中国人,也是最先在核裂变领域中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中国人之一”。
汤腾汉(1900~1988),福建龙溪人,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军用毒剂化学检验研究的先驱。1917年到日本留学。1920年考入北洋大学冶金系。1926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药学院,获药师证书,1929年获博士学位。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35年任北洋大学工学院教授。1936年重返山东大学任理学院院长。1939年后任华西协合大学教授兼药学系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上海科发制药厂总工程师、厂长。1951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药物系副主任、主任、军事医科院药理毒理研究所所长。1963任军事医科院副院长。毕生致力于化学和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了一大批药学人才。他组织领导的军事医学重大科研成果“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荣获首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著名散文家、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校,任孔府家馆英文教师。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毕业,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1935年任济南乡村师范教务处主任兼国文教员,曾参与创办《避暑录话》。1938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毛泽东为他题词“努力奋斗”。后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抗日文艺工作组组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后任华北联合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东北大学社科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副教务长等。1949年出席全国文代会,当选为秘书长。1954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著有《羽书》、《烟尘集》、《北极星》、《出发集》、《吴伯萧散文集》、《吴伯萧选集》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
梁实秋(1903~1987),号君默,浙江余杭人,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留学。1930年到国立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32年到天津任《文学周刊》主编。193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1938年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战后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是中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写有2000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诗人、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21年与梁实秋等成立清华文学社。1922年赴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与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的结合在一起。1928年出版诗集《死水》。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致力于新诗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著有《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943年愤然而起参加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民主人士李公朴大会上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
马师儒(1888~1963),字雅堂,陕西米脂人,著名教育学家。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1921年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教育和心理学,1924年转入瑞士苏黎世大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长。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教授。1931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1937年任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大学教授。1942年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46年任西北大学校长。1951年任西安师范学院教授、校务委员会常委、教育研究室主任。编著有《中国近代教育史讲义》、《中国古代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学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中国公学任教。1931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讲师,著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1933年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 文艺副刊》,主编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社科院历史所任研究员。一生创作结集80多部,是现代成书最多的作家。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1987、1988年两度当选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
黄际遇(1885~1945),字任初,号畴庵,广东澄海人,著名数学家、教育家。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任天津工学堂教授。1910年,中格致科举人。1914年任武昌师范大学教授。1920年由教育部派赴欧美考察,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数学。1922年回国,历任河南中州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曾任河南省教育厅长。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1932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文理学院院长。1936年任中山大学教授。擅长数学又兼长文学、书法,学贯中西。著有《班书学说》、《潮州八声误读表》,译著有《几何学》、《近世代数》、《微积分》等。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山东蓬莱人,著名现代教育家、作家。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获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工作之余亲自给学生讲课。193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38年任西南联大常委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
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24年考入私立青岛大学工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任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1937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后历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建国后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共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傅宝瑞
- 丁山
- 潘作新
- 魏一斋
- 朱树屏
- 陈瑞泰
- 马祖光
- 杨肇燫
- 丁西林
- 于希宁
- 黄孝纾
- 王统照
- 黎锦扬
- 张致一
- 何炳棣
- 曾省
- 丁观海
- 庄孝惠
- 林绍文
- 刘咸
- 童第周
- 赵太侔
- 洪深
- 游国恩
- 何作霖
- 傅鹰
- 薛暮桥
- 臧克家
- 王淦昌
- 曾呈奎
傅宝瑞(1907~1979),辽宁大连人,体育专家。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系。1932到国立山东大学体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体育部主任。参与了第十届、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组织与培训。曾任青岛市体委副主任。终生在山东大学任教。
丁山(1901~1952),安徽和县人,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24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1926年任厦门大学助教,次年任中山大学教授。1929年至193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1932年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46年重返国立山东大学任教授。侧重于古文字、音韵学、甲骨文、商周历史与文化研究,对于甲骨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将甲骨文、金文的考释融入历史文化研究之中,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著有《说文阙义笺》、《数名古谊》、《释梦》、《吴雷考》、《新殷本纪》、《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等。
潘作新(1903~1983)山东莱州人,著名眼科专家、一级教授。1923~1927年就读于齐鲁大学医科,后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1930年毕业留院工作。1936年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进修,任研究员。回国后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十一中队队长、西北医学院教授、南京中央医院眼科主任。1947年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眼科主任,1948年在国内首创切断睑板矫正内翻新手术,被载入医学教科书,称为“潘氏手术”长期应用。后历任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魏一斋(1906~1975),曾用名魏兴谦,山东寿光人。193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留校任妇产科医师。1936年入协和医院深造,留任妇产科医师。1938年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到汉口协和医院任妇产科主任。同年9月到达延安,历任八路军医院医务主任,中央医院医务主任、院长,西北联防司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兼任中央医科大学教师和中央领导保健大夫。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赞誉。1949年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兼青岛市卫生局局长,后调任卫生部医学教育司副司长。
朱树屏(1907~1976),号叔平,字锦亭,山东昌邑人,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入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1938年到英国留学,先后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学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海洋浮游生物和淡水生物研究,研制成功“朱氏人工海水培养液”。1946年受聘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创办水产系。1949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51年到青岛,任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兼山东大学教授。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陈瑞泰(1911~2001),山东潍坊人,著名农学家、植物病理学家,烟草专家。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艺系,到山东实业厅临淄烟草改良场任职。1939年任成都金陵大学助教、讲师。1945年赴美留学。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农艺系主任、教授、农学院副院长。1952年调任山东农学院院长,兼中国农科院烟草所所长。1983年改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任校长长达32年。长期从事大、小麦黑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和烟草黑胫病的抗病育种研究和试验。主持制订了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是中国烟草科技事业的奠基人。
马祖光(1928~2003),北京人,著名光学专家。1946年入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是国内外激光领域的知名学者,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可调谐激光、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1986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五一”劳动奖章,荣立航天部一等功。
杨肇燫(1898~1974),字季璠,别名寄凡,四川潼南人,著名物理学家、翻译家、编辑家。191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学习,1922年获电机工程学硕士学位,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3年任北京西门子洋行工程师。1925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7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主任兼教务长。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兼理学院院长,1950年代理校务委员会主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任编辑室主任,后任科学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副社长等。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省泰兴人,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工业专门学校。1914年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47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校长)。1950年调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60年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于希宁(1913~2007),原名于桂义,山东潍坊人,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1936年毕业于上海新华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等。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教师。建国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美协山东分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院长。
黄孝纾(1900~1964),字頵士,号匑厂,福建闽侯人,著名词赋家、书画家、古典文学家。其父黄曾源曾任济南知府,1912年随父迁居青岛。服习庭训,少治经学,喜考据,精训诂,善书画,少有“岭南才子”美誉。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4年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古典文学、目录学。一生大部分时间执教山大,定居青岛,酷爱崂山,别号“辅唐山民”。著有《匑厂文稿》六卷、《黄山谷诗选注》、《楚辞选》等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山东诸城人,著名作家、编辑家、诗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18年创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1935年在青岛与老舍、洪深、吴伯箫、孟超、臧克家等一起创办《避暑录话》周刊。1936年到上海任《文学》杂志主编,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上海沦陷后,坚持在上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1946年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积极支持学生爱国运动。1950年3月任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同年4月当选为山东省文联第一任主席兼省文化局局长。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作有《鹊华小集》、《王统照短片小说选》、《王统照诗选》、《王统照文集》、《王统照选集等》。
黎锦扬(1915~ ),字任于,湖南湘潭人,著名美籍华人作家。 “黎氏八骏”中最小的一位。1935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外国文学系,1938年随校内迁,后转入西南联大毕业。1944年赴美国留学,定居美国。是“二战”后第一位以英语撰写中国人题材,并成功打入欧美社会、享誉西方文坛的华人作家。创作了《花鼓歌》、《天之一角》等十余部英文小说,及《旗袍姑娘》等中文著作。
张致一(1914~1990),山东泗水人,著名胚胎学家、生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发育与生殖内分泌学家。1934考入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1939年转入武汉大学生物系。1947年到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历任中科院海洋生物所副研究员、动物所研究员、副所长、生殖生物学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任生物学部副主任。长期致力于高等动物的生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开拓了中国哺乳类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为治疗不育、控制人口、拯救濒危物种和畜产品与鱼类的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炳棣(1917~ ),浙江金华人,国际著名历史学家。1933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系。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8年毕业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员。1945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获博士学位。1963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66年当选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当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著有《中国人口研究》、《社会结构及流动》、《中国会馆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曾省(1899~1968),又名曾省之,浙江瑞安人,著名生物学家、昆虫学家。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29年留学法国,1931年获里昂大学博士学位,回国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海滨生物研究所主任,1934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院长。1935年后历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湖北省农学院教授、华中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南农科所副所长、研究员。1959年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病虫害研究,在果树、粮食病虫天敌研究上有突出贡献。著有《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和《小麦吸浆虫》等。
丁观海(1911~1991),山东省日照人,著名土木工程学专家。1930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1935年去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学,与王隽英成婚。1936年1月丁肇中出生后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国立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任教。1946年重返国立山东大学任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1948年春到台湾台南工学院任教。后转到台湾大学任教。其子丁肇中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9年10月,丁观海先生应邓小平邀请访问北京。
庄孝惠(1913~1995),山东莒南人,实验胚胎学家。1931年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赖堡大学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发育生物学会会员。
林绍文(1907~1990),福建漳州人,著名生物学家、海洋学家。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3年获湖沼学博士学位。1935年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8年随校内迁四川。1946年创建上海中央水产研究所并任所长。1949~1972年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一生从事海洋生物和水产养殖研究,首次成功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是暖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权威,被誉为“淡水虾养殖之父”。1974年获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名誉会员奖。
刘咸(1901~1987),字重熙,江西都昌人,中国著名人类学家、生物学家。1921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1925年毕业,留校任教。1927年任清华大学讲师。1928年公费留学牛津大学。1929年当选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1930年当选法国国际人类学会会员。1932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1933年春,率学生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滕县安上商周遗址的考古发掘。这是山东大学最早的考古发掘活动。1944年至1949年任国立暨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1950年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类学教授。
童第周(1902-1979),浙江宁波人。著名生物学家。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从1934年起,先后几次在山东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历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赵太侔(1889~1968),原名赵海秋,又名赵畸,山东益都人。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教务长。1932~1936年、1946~1949年,两度出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洪深(1894~1955),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剧作家、导演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中国电影、话剧的开拓者,抗战文艺先锋战士。1934~193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
游国恩(1899.4~1978.6),江西临川人。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楚辞》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31~1936年任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
何作霖(1900~1967),河北蠡县人,著名的矿物学和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稀土矿的发现者、中国岩组学奠基人,中国稀土之父。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创建地质矿物学系并任系主任。1951年兼任教务长。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58年率中苏科考队查明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储量占世界总量的80%,其矿物组成超过150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绝对的“稀土大国”。
傅鹰(1902~1979),字肖鸿,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主要奠基人,杰出的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1934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系教授。
薛暮桥(1904~2005),原名雨林,江苏无锡人,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市场经济拓荒者”,是新中国第一代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官员之一。1946年在临沂山东大学讲授《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时任山大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杰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获得者。1934年~1936年,在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曾呈奎(1909~2005),福建厦门人,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我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我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我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1938年在山东大学生物系任教。1946年,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和待遇,回山东大学植物系任教,后与童第周一起创办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
- 李缵文
- 顾颉刚
- 赵常林
- 高学勤
- 尤家骏
- 于复新
- 张汇泉
- 薛愚
- 侯宝璋
- 江清
- 严耕望
- 胡厚宣
- 商承祚
- 吴金鼎
- 王献唐
- 朱东润
- 孙伏园
- 钱穆
- 栾调甫
- 老舍
李缵文(1900~1977),曾用名李蔚伯,江苏兴化人,著名生物化学家。1925年于东吴大学化学系毕业,到齐鲁大学任教。1941年赴芝加哥西北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曾任政协山东省常委、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山东生理学会理事长。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吴县人,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留图书馆工作。后历任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1939年、1944年两度出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创办《责善》半月刊、编辑《齐大国学季刊》。建国后任中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赵常林(1905~1980),号胜泉,山东黄县人,著名骨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1930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47年赴纽约长老会骨科医院留学。翌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齐鲁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解放后历任山东省立第二医院院长,山东医学院教授,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1956年荣获山东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长期从事外科教学和研究,尤其对骨外科医疗技术有很高造诣,被誉为“骨科圣手”。主要著作有《外科学》、《急症外科学》等。
高学勤(1903~1978),安徽蚌埠人,著名血液病、传染病医学专家。 193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南京中医院、市立医院、传染病医院工作。1937年任贵州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43年到重庆,任中央医院内科主任兼湘雅医院教授。1946年赴美国麻省医学院深造。1947年回国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1950年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兼山东省立第二医院内科主任。
尤家骏(1900~1969),字修之,山东即墨人,著名皮肤病专家、一级教授。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皮肤病院留学。1947年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心医院进修。1948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济南市立医院院长、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曾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学杂志编委。我国麻风病防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于复新(1890~1967),字铭三,山东安丘人,著名实验诊断学专家。1911年入共和医道学堂医院化验室当练习生,后任化验室主任。1923年发明了诊断梅毒病用的梅毒血清环状试验法被称为“于氏试验法”。1929年撰写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检验学专著《实验诊断学》。1946年任齐鲁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山东医学院教授。其《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等被定为全国医士、临床检验专业教材。
张汇泉(1899~1986),曾用名张慧泉,河北文安人,著名组织胚胎学专家。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留校任教。1932年留学美国。次年回国,历任湘雅医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教授、副院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长期从事胚胎学的教学和研究,创建了生殖生理和实验畸形学研究室。著有《胚胎学》。
薛愚(1894~1988),湖北襄阳人,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药学教育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学系,任清华大学讲师。1933年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任河南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长。1939~1944年任齐鲁大学教授,先后创建化学系、药学系并兼系主任及理学院院长。后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第一、三、四、五届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主委。著有《实用有机药物化学》、《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实险教程》、《医用有机化学》、《中国药学史》等。
侯宝璋(1893~1967),安徽利辛人,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24年后到芝加哥大学、柏林大学、伦敦大学学习深造。1935年回国任齐鲁大学病理学教授、系主任。1938年任华西齐鲁联合医学院病理科主任,兼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任香港大学病理系主任、教授、代院长。1962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病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34年发表我国第一部《病理组织学图谱》,所著《实用病理组织学》,是中国首部病理组织学用书。
江清(1886~1939),字镜如,湖北荆门人,中国生物化学创始人。191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留学美国,191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博士,入哈佛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回国后任齐鲁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1931年至1937年担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务主任、院长。是中华医学会主席团成员,1931年与侯宝璋创建了中华医学会济南支会。早在1920年就提出:霍乱病患者之死,表面现象为尿中毒,实为血中酸毒所致。其在血液分析、蛋白化学、免疫学和营养学方面都有杰出贡献,为世界医学生物化学界所公认。
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37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1941年毕业到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助理员,师从钱穆先生。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及新亚研究所教授。1970年当选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唐代交通图考》、《唐仆尚丞郎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等。
胡厚宣(1911~1995),名福林,河北望都人,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参加安阳殷墟考古发掘。1940~1946年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文系、历史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授。1956年任中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编著有《甲骨文合集》等。
商承祚(1902~1991),字锡永,广东番禺人,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1921年入北京大学国学门读研究生,师从罗振玉研究甲骨文、金文。毕业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四川教育学院、重庆大学等。1945~1946年任齐鲁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著有《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篆隶册》等。
吴金鼎(1901~1948) ,字禹铭,山东安丘人,著名考古学家。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理学院,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30年毕业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1948年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
王献唐(1896~1960),山东日照人,著名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曾任《商务日报》和《山东日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兼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参与了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文管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等。一生涉猎广泛,成果丰硕,著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统考》、《山东古国考》等50余部,逾千万字。
朱东润(1896~1988),原名世溱,江苏泰兴人,著名传记文学家、中国文学批评史家。1913年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1916年回国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先后在南通师范、武汉大学、中央大学、江南大学等任教。1951年任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后任沪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陆游传》、《元好问传》、《梅尧臣传》、《张居正大传》等
孙伏园(1894~1966),原名福源,字养泉,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著名编辑家。191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是鲁迅的学生。1921年任北京《晨报》副刊编辑,因刊发鲁迅《阿Q正传》得名,应邀主编《京报》副刊。1927年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 后回上海,创办《贡献》半月刊。1928年主编《当代》杂志,旋即赴法国留学。曾任重庆中外出版社社长。1939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兼《士兵月报》社社长。1945年任齐鲁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任成都《新民报》副刊主编。建国后任国家出版署版本图书馆馆长。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1930年任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0~1942年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教授。1949年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0年获耶鲁大学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8年膺选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钱宾四先生全集》54卷,1700余万字。
栾调甫(1889~1972),名延梅,号山东侉子,山东蓬莱人,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自幼靠自学习研经学、文字学。1902年在上海“格致书室”学徒,1911年写成《名经注》,被称为“海内墨辨第一善本”。1920年任齐鲁大学博医会编辑。1922年梁启超《墨经教释》出版,他发表《读梁任公墨经校释》,梁启超誉之为“石破天惊”,并亲自登门拜访,一时成为学界佳话。1929年被齐鲁大学聘为国文系教授。1930年创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并任主任,聘请老舍、郝昺衡等任研究员。193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创立“字系说”,著“说文解字补正”等。1940年复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1947年作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提名。1952年到山东博物馆工作。历任山东省文史馆馆长、山东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政协山东省常委。1967年将家藏古籍4705册捐给国家。代表作有《墨子研究论文集》、《齐民要术考证》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任伦敦东方学院华语教员。1930~1936年先后在齐鲁大学、国立山东大学任教。期间创作了《大明湖》、《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多部长、短篇小说;并与洪深、王统照、臧克家等一起创办《避暑录话》周刊。1938年担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负责人。1946年和曹禺一起赴美讲学。1951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曾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 华岗
- 成仿吾
- 吴富恒
- 冯沅君
- 陆侃如
- 高亨
- 萧涤非
- 杨向奎
- 黄云眉
- 童书业
- 张维华
- 郑鹤声
- 王仲荦
- 赵俪生
- 陈同燮
- 乔伟
- 束星北
- 田昌五
- 张学铭
- 潘承洞
- 郭贻诚
- 徐绪典
- 金诗伯
- 殷孟伦
- 殷焕先
- 赵纪彬
- 卢振华
- 华山
- 韩连琪
- 傅宝瑞
- 刘遵宪
- 穆瑞五
- 丁肇中
- 牟世金
- 王祖农
- 王承瑞
- 刘敦愿
- 王绍曾
- 莫叶
- 周明镇
- 周廷冲
- 邓从豪
华岗(1903~1972),原名华延年,又名华少峰、华西园,化名刘少陵、林石父等,浙江龙游人,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编辑家,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25年任青年团南京地委书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和顺直省委书记。1928年5月,去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回国后任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1932年,任中共满洲特委书记,途中被捕。1937年10...
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1910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等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4年任广东大学教授兼黄埔军校教官。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加入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1年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红安县委书记。1934年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委员,参加长征,是长征路上唯一的教授。1...
吴富恒(1911~2001),河北滦县人,著名教育家、美国文学专家。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1938年至昆明创办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任教务长。1940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攻读教育心理学。1942年重回昆明英语专科学校任教,次年任云南大学英语教授,1944年任系主任。曾参与闻一多、楚图南、吴晗等组织的“民社”活动。1947年到烟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任英文报纸《芝罘新闻》副总编辑。1948年秋参加济南的接收工作,负责接管...
冯沅君(1900~1974),原名冯恭兰,字德馥,河南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史家、一级教授,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1917年考入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1926年出版了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卷葹》。1932年赴巴黎大学学习,1935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金陵大学、中法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陆侃如(1903~1978),原名侃,字衍庐,江苏太仓人,著名学者、文学史家。1920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24年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后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兼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29年与冯沅君结婚。1932年夫妇俩同时入巴黎大学研究院,1935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任教授。1947年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曾任全国...
高亨(1900~1986),初名仙翘,字晋生,吉林双阳人,著名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和古籍校勘专家。1918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王国维。后历任吉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教授等。曾任教于齐鲁大学。1953年任山东大学教授兼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调北京专门从事古代学术研究。一生笃志于弘...
萧涤非(1907~1991),原名忠临,江西临川人,著名文学史家、杜甫研究专家。1926年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0年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学者黄节先生。1933年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底到四川大学任教。1941年到西南联大任副教授。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教务长,《文史哲》副主编等职。其在杜甫、乐府、文学史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
杨向奎(1910~2000),字拱辰,河北丰润人,著名史学家、物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1936年赴东京帝国大学做研究生,次年回国先后执教于甘肃学院、西北大学、东北大学等。1946年到国立山东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历史系主任,历史语文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文史哲》首任主编。1957年调任中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曾任历史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秦汉史研...
黄云眉(1898~1977),原名鋆鋂,号半坡,浙江余姚人,著名史学家。幼受私塾教育,博览群书,自学成才。1929年任金陵大学教授。1933年任上海世界书局《辞林》编辑部主任。抗战期间,回乡蛰居,潜心研究。后任沪江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上海临时大学教授。1951年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1956年任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曾任济南市民盟主委、山东省民盟副主任、民盟中央候补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对中国古代史...
童书业(1908~1968),字丕绳,号庸安,安徽芜湖人,著名史学家。早年接受私塾教育,自学成才。1928年开始潜心研究上古史,1935年担任顾颉刚先生私人研究助理,兼禹贡学会编辑。后在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系副主任。曾首倡“古史分化演变说”。其代表作有《春秋史》、《春秋左传研究》、《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中国古代瓷器史》、《中国古代地理考证》等。2008年...
张维华(1902~1987),号西山,山东寿光人,著名史学家、中西交通史专家。1928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曾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学研究所主任。1931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加入禹贡学会。1933年获硕士学位,回齐鲁大学任教。1936年赴北京禹贡学会工作,编辑《禹贡》半月刊。次年到河南入经世学社,主编《经世》刊物。1938年到昆明在北平研究院历史考古研究所工作。1939年在成都与顾颉刚先生共同主办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责善》半...
郑鹤声(1901~1989),号萼荪,浙江诸暨人,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1920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文史地部,师从历史学家柳诒徵、地理学家竺可桢,1925年毕业,后在云南高等师范、东陆大学、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审处、教育部编译馆等任职,曾任南京国史馆纂修兼史料处处长。1951年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其研究领域广泛,尤以中国近代史、中西交通史、中国史学史研究成就突出,是我国中国...
王仲荦(1913~1986),浙江余姚人,著名史学家。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中央大学教授。1947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历任历史系主任、古籍所副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史哲》编委会副主任等。曾任中国唐史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山东省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继承并发展了魏晋南北朝封建论说,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
赵俪生(1917~2007),山东安丘人,著名史学家、农民战争史专家。193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就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曾任河南大学副教授、华北大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编译处副处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1950年任山东大学教授,1957年调任兰州大学教授。曾任甘肃省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早年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和革命文学创作,后专于历史研究,是中国土地制度史和农民战争史研究...
陈同燮(1898~1970),河北武清人,著名史学家,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1913年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学。1923年南开大学毕业后在南开中学任教。后出国游学,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任教。1952年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国学功底深厚,精通多种语言,治学严谨。著有《希腊罗马简史》等,是国内古代希腊、罗马史研究的代表。
乔伟(1932~1997),又名乔木青,黑龙江林甸人,著名法学家。1948年参加工作。1951年考入东北人民大学法律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匡亚明校长秘书。1978年任法律系教师,次年评为讲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到山东大学创建法律系并任系主任,1985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山东法学会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府首席法律顾问等职,曾获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法律和现代法研究,是享誉海内外的法律史学家。其著作《中国法律制度史》、《唐律研究》,分别获得1984年度和1986年度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乔伟文集》(五卷)。
束星北(1907~1983),江苏南通人,著名物理学家。齐鲁大学肄业,先后到美国、德国、英国留学,曾在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32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交通大学、齐鲁大学教授。1952年至1958年任山东大学教授,担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致力于大气动力学、海洋气象学研究,有“中国雷达之父”美称,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恩师。
田昌五(1925~2001),河南郾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5年参加抗日远征军赴印、缅抗击日军。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等职。1956年调入中科院历史研究所,1978年任研究员。1987年到山东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会长等。一生著述宏富,成就卓著,在史学理论、文明起源、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古史分期、农民战争与农民问题、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其与社会结构的互动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著有《王充及其论衡》、《中国农民革命史》(第1卷)、《古代社会形态研究》、《古代社会形态析论》、《古代社会断代新论》、《历史学概论》、《论衡导读》、《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论》、《中华文化起源志》、《中国历史体系新论》、《周秦社会结构研究》、《中国历史体系新论续编》等。
张学铭(1919~1986),安徽巢县人,著名数学家、控制论专家。194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后任教于中正大学、南京临时大学等。1946年到国立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1951年晋升教授。1956年创立控制论研究室,并任主任,是国内大学最早倡导最佳控制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1958年任数学系主任,1977年任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理事、自动化学会理事,《控制理论与应用》副主编、《数学物理学报》编委。1980年调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分布参数系统最优控制过程数学理论》。
潘承洞(1934~1997),江苏苏州人,著名数学家、教育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闵嗣鹤攻读研究生。1961年毕业分配至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1986年11月任山东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造诣深厚,专长于解析数论的研究,尤以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为中外赞誉,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王元、陈景润一起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中国数论派的...
郭贻诚(1906~1994) ,字式糓、式古,曾用名伯遗,河北武清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磁学和磁性材料教学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1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物理系讲师。1936年到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森(Anderson)教授进行宇宙线研究,发现了μ介子的轨迹。1939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浙江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46年重回国立山东大学,历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
徐绪典(1914~1996),天津人,著名清史、近代史专家。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和美国纽约大学文学院。先后在故宫博物院、燕京大学、中国大学、津沽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齐鲁大学工作。1951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对义和团源流问题有独到见解。曾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和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义和团运动研究会副理事长、圆明园学术研究会理事、“九三”学社山东省常委、山东省政协委员等。
金诗伯(1914~1993),俄籍犹太人,知名学者。童年跟随家人在哈尔滨生活,1926年随父母到上海。1947年到烟台参加革命,任烟台英文报社编辑、胶东区外事组教员。1948年到华东大学任教,1951年随华东大学合并于山东大学。1953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外文系主任。曾任全国公共外语教学研究常务理事、山东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及山东省世界语协会顾问、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等。几十年一直在山东大学工作,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曾讲授英语、俄语等多门课程,深受师生敬重,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著有《我在中国六十年》。
殷孟伦(1908~1988),字石臞,四川郫县人,语言学家。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35年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后历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3年到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曾任古汉语教研室主任、语言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编委,山东语言学会理事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等。长期从事文字、音韵、训诂及版本、目录、校勘和史地考证等研究。
殷焕先(1913~1994),字孟非,江苏六合人,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师从赵少咸等先生。1940年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罗常培、唐兰、王力、袁家骅等先生。后曾任教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1946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51年晋升教授、系副主任。曾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学术委员、顾问,山东省语言学会理事长、方言研究会理事长、古文字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语文》编委,《文史哲》编委,《语言研究》编委,中科院语言所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在音韵、文字改革、方言调查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赵纪彬赵纪彬(1905~1982),又名赵化南,字象离,河南安阳人,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1923年考取大名省立第七师范。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濮阳中心县委负责人。1934年后,任复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吴大学教授。1949年任山东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后历任平原省政府副秘书长、平原师范学院院长、开封师范学院院长、河南省文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副院长、河南历史研究所所长。1964年调中央党校任教授...
卢振华(1911~1979),字南乔,湖北黄冈人,著名历史学家。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在湖北随县列山中学、恩施高中,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1946年执教国立山东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亚洲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历史编纂学、古代科技人物研究。著有《史记会注考证》(全十册)、《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等,其《史学名著选读》被指定为高等院校教材。
华山(1910~1971),原名华芷荪,江苏省无锡人,著名宋史专家、中国思想史专家。1928年考入中国公学中文系,次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转政治经济系,1933年毕业。曾任无锡私立中学、县立女子中学教师。后潜心研究宋史,着手撰写《岳飞传》。建国初期,曾在《文史哲》等发表宋史论文20多篇。1956年调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后到历史系任教,开设宋史课程。1960年转向古代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古思想史论集》。
韩连琪(1909 ~1990),字东生,山东安丘人,著名历史学家。1931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国文系,1935年毕业后任安丘县立中学校长。1937年投身抗日,任鲁苏游击战区《阵中日报》总编辑。1940年后任山东师范学院、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齐鲁大学等讲师。 1952 年随齐鲁大学文学院转入山东大学,任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系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编委、山东地方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先秦两汉史论丛》。遗嘱将其终生收藏字画全部捐给山东大学,设立“韩连琪奖学金”。
傅宝瑞(1907~1979),辽宁大连人,体育专家。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系。1932到国立山东大学体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体育部主任。参与了第十届、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组织与培训。曾任青岛市体委副主任。终生在山东大学任教。
刘遵宪(1904~1957),河南封邱人,著名化学家。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密西根、斯坦福大学留学,1930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工学院、岭南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36~1938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0~1946年任齐鲁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46~1947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7~1950年任齐鲁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50年任山东大学化学系教授。
穆瑞五(1898~1979),北京人,著名皮肤病专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留校任教。1929年赴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员。1930年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在丹麦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皮肤科学会大会。1931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讲师、副教授。1939年当选美国皮肤科学会通讯会员。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主任、皮肤科主任、教授。1956年转任青岛医学院教授,1963年任青岛医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青岛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杂志》编委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编著有《职业性皮肤病》、《皮肤病及性病学》、《麻风病学》等。
丁肇中(1936~)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父母都曾是国立山东大学的教师,丁肇中先生童年曾在国立山东大学生活过,与山东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1994年丁肇中先生回到阔别已久的山东大学,寻找父母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和童年的记忆,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丁肇中先生被授予山东大学名誉教授称号,丁肇中先生对山东大学的感情更亲近了。
牟世金(1928~1989),四川忠县人,《文心雕龙》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1950年参军,先后在青岛海军基地、山东省供销合作总社工作。1956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学家陆侃如。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任中文系主任,被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文心雕龙》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著有《雕龙集》、《文学艺术的民族特色试探》、《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文心雕龙研究》等。
王祖农(1916~2008),江苏南京人,著名微生物学家,教育家。1937年考入浙江大学生物系,师从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先生。1941年到蚕桑研究所从事蚕病研究。1946入巴黎大学进修,1949年获博士学位。 1950回国到山东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生物系主任、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科研处长、副校长。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普通微生物学专业主任委员、山东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山东省主委、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六、七届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是中国自生固氮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和自养细菌等方面研究领域的主要创始人。
王承瑞(1923~2009),天津人,著名物理学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物理系。1946年到山东大学物理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物理系副主任。是我校原子核物理、高能物理专业创始人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高能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5~1997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山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高山乳胶室专门委员会委员。曾参加甘巴拉山中日乳胶室实验。
刘敦愿(1918~1997),湖北汉阳人,著名历史学家、美术理论家、考古学家。1944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曾在四川省图书馆等单位工作,师从丁山先生学习古代史和历史文献。1947年到山东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72年创建考古专业,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太平洋历史学会理事、山东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古国史研究会会长等。一生致力于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美术考古等研究,是美术考古奠基人。著有《刘敦愿先生论文集》。
王绍曾(1910~2007),字介人,江苏江阴人,著名古文献学家。1927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从国学大师唐文治、钱基博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1930年毕业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协助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1932年任无锡国专图书馆主任。1935年任江阴尚仁中学校长。抗战期间创办西昌《宁远报》。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上海金山县县长。1949年到济南,长期任职于高校图书馆。1960年考取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研习先秦文学及周秦诸子。1963年调入山东大学图书馆工作。1978年编成《山东大学古籍善本书目》初稿,1983年任山大古籍所教授。在清代文献研究、张元济研究、山东文献研究等方面收获颇丰。著有《近代出版家张元济》、《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山东文献书目》、《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2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莫叶(1914~1997),湖南新邵人,著名数学家。193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1947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任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任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创建函数论教研室并任主任。曾任美国数学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常委等。长期从事复变函数的教学和研究,专于特殊函数的研究。编有《复变函数论》(一、二册),著有《勒襄特函数论》。
周明镇周明镇(1918-1996)上海市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我国古哺乳动物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二任所长(1979-1984)。1946年重庆大学毕业,1946-1947任台湾地质调查所技士,1948年获美国迈阿密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里海大学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1951-1952年任山东大学副教授。1952-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及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以及西北大学名誉教授、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及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名誉馆长。曾任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第四纪地质及冰川学会副主任、美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名誉会员、莫斯科自然博物馆协会外籍委员、美国人类起源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率领中苏古生物考察队考察、发掘内蒙古等地的许多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刊5种。探讨的范围除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外,还涉足系统生物学、历史动物地理学、古气候学等领域,在国际古生物学界享有很高的荣誉。1993年被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授予最高的罗美尔-辛普生奖。他领导的华南红层考察项目和内蒙古近纪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周廷冲(1917~1996),浙江省富阳县人。我国生化药理学的奠基人,著名生化药理学与毒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到华东白求恩医学院任教,建立了药理学教研室和一系列教学体制。一直从事生物活性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首次阐明梭曼膦酰化乙酰胆碱酯酶的老化机制,证明梭曼膦酰化酶老化的实质是毒剂残基上特己氧基的去烷基反应,从而为毒剂防治中的药物设计指明了方向。
邓从豪(1920~1998),江西临川人。著名理论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理论化学研究和教学长达半个世纪,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电子相关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1948年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84年任山东大学校长。重视学风、校风和作风建设,任校长时提出了“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锐意创断”的16字方针。
- 王廷础
- 高德恩
- 孙涌泉
- 白备伍
- 朱汉英
- 刘士怡
- 范光辉
- 王培仁
- 张光溥
- 孙桂毓
- 曹献廷
- 张子圣
- 陈炳相
- 王天铎
- 杨亚超
- 江森
- 苏应宽
- 苏应衡
- 孙鸿泉
- 黄翠芬
- 方春望
王廷础(1937~2010),山东莱州人,著名耳鼻喉专家。1958年入山东医学院医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山东医学院基础部辅导员,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副主任、主任,山东省耳鼻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医学院副院长、山东医科大学副校长。1986年任山东医科大学校长。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曾任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山东省常委。
高德恩(1927~1991),曾用名高德明,吉林榆树人,著名心血管病专家。195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后在汉口协和医院工作。1953年任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1959年创立了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历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山东医学院教授。
孙涌泉(1919~1993),山东博兴人,著名牙科专家。1941年入齐鲁大学口腔学院学习,后专入华西协和大学,194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成都呈修医院、北京医学院等工作。1951年任山东医学院医师,历任副教授、教授,口腔系副主任、附属医院口腔科副主任。著有《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实用医师教材》等。
白备伍(1919~1986),原名白庆云,陕西葭县人。1929年考入山西汾阳医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陕甘宁边区医院医生、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部长、八路军第115师暨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卫生总局局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山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卫生厅厅长。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院长。1954年后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二办公室副主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卫生部血防局局长、上海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朱汉英(1917~2005),浙江嘉兴人,著名神经与精神病学专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留校任教。1954年到山东医学院任教,创建附属医院神经科任副主任及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历任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等。
刘士怡(1917~1998),山东安丘人,外科学专家。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到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曾任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历任山东省立医院住院总医师、主任医师,山东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等职。1980年任山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曾获山东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范光辉(1916~2004),浙江绍兴人,人体寄生虫和血吸虫病专家。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并留校任教。1951年任山东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主任、教授。曾被派罗马尼亚指导肺吸虫病防治工作。著有《日本血吸病》等。
王培仁(1914~1996),河北沧县人,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194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1947年赴康奈尔大学留学。1949年回国,历任山东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等职。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和高血压并研究与防治,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内科学》大学教材。
张光溥(1914~1989),山东高密人,著名牙科专家。1933年在齐鲁大学化学系学习。1934转入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学习,1940年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50年任齐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兼附属医院牙科主任。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口腔系副教授、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教授。著有《口腔外科学》、《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等。
孙桂毓(1913~1980),山东掖县人,著名眼科专家。1943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到伦敦大学眼科研究院学习。1951年回国任齐鲁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副教授、教授。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长期从事眼科研究与教学。著有《眼屈光学》和《眼科学》等。
曹献廷(1912~2005),河北故城人,解剖学专家。1940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留校工作。1949年任齐鲁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建国后任山东医学院副教授,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1966年任德州人民医院外科主任。1980年任山东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外科主任。著有《外科学总论》、《局部解剖学》、《手术解剖学》。
张子圣(1906~1980),又名均化,山东安丘人,著名生理学家。1927年齐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学习。1949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生理教研组主任、教授。曾任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常委。
陈炳相(1902~1957),江苏江阴人,动物学家。1927年毕业于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32年获德国华耶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广东省立劳动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等教授。1953年任山东医学院教授。著有《动物的生殖》、《动物标本采集须知》等。
王天铎(1921~2009),山东东平人,著名耳鼻喉学专家。1943年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医学专业,1950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全国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编著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及《喉科手术学》等。1975年成功施行了“全喉切除气管咽吻合喉功能重建术”,是我国进行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第一人。其“喉切除气管咽吻合术”获198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喉咽癌切除喉功能重建术”获得1981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下咽癌DNA含量、核形态定量和保留喉功能下咽癌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获199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杨亚超(1920~2002),曾用名杨奎生,山东阳谷人,著名儿科专家。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42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进修。1944年在山东医专任教。1953年任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主任。1978年任山东医学院儿科教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山东省立医院聘为终身教授。著有《农村儿童常见病》等。
江森(1921~2011),字治林,江苏南通人,著名妇产科学专家。1948年毕业于东南医学院,到江阴吴兴福音医院工作。1949年任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医师。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医师,历任副教授、教授。1983年被评为首届山东省卫生系统劳动模范,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86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其所著《实用妇科学》、《实用产科学》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苏应宽(1918~1998),广东南海人,著名妇产科学专家。194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先后在中央医院、红十字医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工作。1946年到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工作,历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山东医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曾任全国人大第三、四、五届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至四届委员。其主编的《实用产科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苏应衡(1916~1998),广东佛山人,著名胸外科专家。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4年获华西医学院学士学位,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重庆中央医院、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2年任山东医学院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山东省主委等。著有《心脏外科手术技巧》、《胸部外科手术学》等。
孙鸿泉(1910~1979),山东博兴人,著名耳鼻喉科专家,一级教授。1938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同年赴加拿大深造,获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4年成功实施了喉癌与喉全部截除术。1946年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1948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回国,任成都空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后调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山东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51年在国内首次施行开窗手术治疗耳硬化症,最先成功地开展了经鼻部取出垂体肿瘤、前脑疝和神经瘤的手术。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理事,曾获得山东省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著有《耳鼻喉科手术学》、《内耳开窗术治疗耳硬化》、《改良内耳开窗术》、《听神经癌的外科治疗》、《喉癌及喉全部截除术》等。
黄翠芬(1921~),女,广东台山人,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中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1940年考入岭南大学化学系,1944年毕业,到中央卫生研究院工作。1948年赴康乃尔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到山东医学院任教。1954年调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士。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全军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荣获国家级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方春望(1915~1995),原名聂崇铭,浙江省常山县人。先后任职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曾任山东医学院院长、山东医科大学校长。解放前以医疗工作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重视医学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耕耘在医学教育战线上,为学校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 王庆麟
- 杨士浩
- 黄宜谅
- 郑大锡
- 夏守身
- 陈寿祖
- 张协和
- 王先礼
- 王济诚
- 关廷栋
- 樊翕
- 金榜
- 崔鸿章
- 周伯鼎
- 王启承
- 陈秉聪
- 邵洪泮
- 刘先志
- 丁履德
王庆麟(1931~1994),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到山东工学院工作。1955年到清华大学进修。1957年任山东工学院讲师、副教授。1985年任山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曾任山东政协常委。
杨士浩(1931~1994),河南南阳人。1957年于北京钢铁学院铸造专业研究生毕业,到山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6年任山东工业大学教授。1990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山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被评为“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
黄宜谅(1930~1996),广东台山人。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任长春第一汽车厂技术员。1956年任北京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技术员。1957年考入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生,1961年毕业,留校任讲师。1973年任山东工学院讲师、副教授。1985年任山东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山东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
郑大锡(1930~1989),山东诸城人。1953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留机械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同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夏守身(1928~1998),浙江上虞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到山东工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4年任山东工业大学教务处长。1986年晋升教授。198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陈寿祖(1922~2007),湖南长沙人。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到航空委员会高级机械研究班学习。1945年任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技术员。1947年任中央大学机械系助教。1948年任上海民航公司工程师。1949年底,任人民空军905部队主任教员。1954年任山东工学院第二机械工程系讲师、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曾任山东工艺研究会理事长。
张协和(1920~),原名蒋孝传,江苏铜山人,著名机械专家。1937年毕业于山东高等工业学校。1939年到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调到中共华东局工作,曾任财办工矿部副部长。1948年任华东高级工业学校校长。1949年11月,任山东工业专科学校校长。1951年6月,任山东工学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1956年调任一机部设计总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64年机械院成立张协和同志直属研究室,专门进行国防尖端项目的试验研究。先后主持了100多项科学研究,其中有8项获国家级奖励。
王先礼(1918~1992),山东博山人。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后到鞍山钢铁公司、株洲机车工厂任技术员。1949年任武汉交通学院讲师。1951年任山东工学院讲师、副教授。1985年任山东工业大学第二机械系教授。
王济诚(1917~2011),山东诸城人。1934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数学系。1939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在四川女中任教。1946年任青岛高级工业学校讲师。1948年任国立山东大学讲师。1950年任山东工学院副教授。1978年晋升教授。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
关廷栋(1916~2003),北京市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1937年转入南京兵工专门学校战车工程学系。1941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机械系。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甘肃油矿局工程师。1945年后任兰州大学、新疆学院、河北工学院、山西大学讲师、副系教授。1950年任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任山东工学院机械系教授、副系主任。1983年任山东工业大学教授。
樊翕(1912~1991),江苏崇明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到比利时比京大学留学。1939年回国任昆明川滇公司机务处工作。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兼电机系主任。同年,调至山东工学院任电机系主任兼副教务长。
金榜(1909~1985),江苏江阴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入特别研究班学习,1939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48年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1951年回国任山东大学机械系教授。1952年任山东工学院自动车系教授。1983年任山东工业大学机械系教授。
崔鸿章(1905~1992),山东潍县人。193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留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天文数学系主任。1949年任沈阳农学院副教授。1950年任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教授,1952年任山东工学院教授。1983年任山东工业大学教授。
周伯鼎(1903~1980),安徽至德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唐山、青岛、秦皇岛、天津、上海等地工作。1951年任山东大学电机系教授。1952年任山东工学院教授。
王启承(1884~ ),山东益都人。1909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理学院。1912~1918年任齐鲁大学化学教员。1918年到英国留学,先后在比士都大学、曼彻斯特工业大学学习。1921~1926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32~1934年、1942~1947年任齐鲁大学化学系教授。1949年8月任山东工学院教授兼化工系主任。
陈秉聪1921~2008),山东黄县人,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拖拉机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地面车辆学术领域和汽车、拖拉机专业教育的开拓者。1949年至1955年任山东工学院副教授兼自动车系副主任。其开创中国“仿生软地面行走机械”新领域,为中国水田机械化和农业机械化作出重大贡献。1995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邵洪泮(1916~1992),山东崂山人。1934年毕业于益都师范学校。1936年考入北平大学,1937年随校内迁,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电机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国际广播电台技术员,国民党海军青岛造船所工程师。1949年任山东大学副教授。1952年任山东工学院电力系副教授。1978年晋升教授,历任电力系、电机系主任,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山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
刘先志1906~1990),山东高密人,著名工程力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1933年到国立青岛大学做旁听生,学习机械工程。1934年到德国先后在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哥廷根大学数理系学习,1939年获特许工程师学位,1945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曾任柏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瑞士苏黎世约康透平机制造厂工程师。1946年回国,历任上海工务局工程师,同济大学教授、教务长,无锡开源机械厂设计部主任,山东工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山东省工业厅副厅长、山东省副省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曾当选为全国第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编委。长期从事力学教学、研究和教学组织工作,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振动力学、传热学、应用数学和机械工程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著有《机械振动学导论》、《刘先志论文集》等。
丁履德丁履德 (1912—1972) ,又名丁骥甫,山东省日照县人,1930年9月——1934年6月在上海交大机械系学习,1945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机械研究院学习。1945年——1952年10月任山东大学工学院院长 1952年10月以后任山东工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从五十年代起,连续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同时还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山东省民盟主委。
- 周来祥
- 蒋民华
- 蒋维崧
- 王克明
- 庞朴
- 艾兴
- 赵明义
周来祥(1929~2011),山东高青人,著名美学家。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84年曾被邀参加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第10次国际美学大会。这是中国美学家第一次出席四年一次的最高水平的美学会议。1987年创立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并任所长,兼任国际美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会长。2000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50多年来一直从事美学、文学、文艺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造诣深厚。被选入《世界名人录》、《国际优秀知识分子大典》等重要辞书。著有《马列主义的美学原则》、《美学问题论题》、《论美是和谐》等。
蒋民华(1935~2011),浙江临海人,著名晶体材料科学家、教育家。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历任讲师、晶体生长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校长、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晶体生长组织理事、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等职务。长期从事功能晶体研究,提出了DKDP晶体的亚稳相生长理论和方法,打破了国际上在低温稳定相中生长DKDP的惯例,生长出高质量的晶体,在KTP的助熔剂生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培育出“中国牌” LAP晶体,开拓了把有机基团和无机基团结合起来的有机金属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系列的研究领域,被国际誉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首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亚洲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奖。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者。著有《晶体物理》、《功能材料概论》等。
蒋维崧(1915~2006),字峻斋,江苏常州人,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家、篆刻家。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师从徐悲鸿、胡小石、乔大壮、沈尹默等大师,学习书法、绘画、篆刻,1938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文字学研究,精于书法、篆刻,早在三、四十年代便蜚声艺林。1952年到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2001年受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汉字浅学》、《蒋维崧印存》、《蒋维崧临商周金文》、《蒋维崧书迹》、《蒋维崧书法集》等。2003年将其书法精品60余幅捐献给山东大学永久珍藏。
王克明(1939~2013),浙江乐清人。1957年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离子与因体相互作用及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在离子注入光波导研究领域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责献。见过王克明的人都对其满头银发、谦和儒雅、朴素着装印象深刻,为此称之为“平民院士”。
庞朴(1928~2015),原名声禄,字若木,江苏淮阴人。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文化史专家、儒学泰斗。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就卓然,影响深远。庞朴曾两度在山东大学学习、工作。2004年受邀重回山东大学,创建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成立儒学高等研究院。
艾兴(1924~2018),江西东乡人。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教育家,中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进入山东工学院工作。专注于切削加工及刀具和刀具材料、超硬材料加工等机械加工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国际国内机械工程教育领域和学术界享有很高学术声誉。
赵明义(1932~2018),河北景县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重要奠基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社会主义学家、国际共运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和学术探索,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62年开始在山东大学工作,给学生上课常常说一句口头禅:“学科社、信科社、干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