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异常丰富,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不应对文化遗产
用“开发”这种野蛮词汇
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是忧大于喜,我心怀忧虑。日本、韩国每一项“无形文化财”和“人间国宝”,后面都有一批专家保护它,帮助传承人。我们的非遗80%以上没有专家保护,我们的艺人没有科学支持、没有保护,而是只有开发。我是最反对对文化用“开发”这个词的,野蛮的词汇,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用“开发”这个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这个词,我也赞同。开发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不是为了精神、文化的传承。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
文言文不等于甄嬛体
最近兴起一股文言文热,用文言文翻译网络时髦用语,用文言文翻译英文歌曲。多数“翻译”,其实就是搞笑,根本不算文言文,更接近装腔作势的甄嬛体。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于年轻人汉语水平的降低感到普遍的不满,所以,重视文言文的呼声再起。好些年轻人,包括对古文涉猎不深的年轻人,也开始赶时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浅尝辄止、知一当十。跑到网上卖弄不要紧,但要争取越卖越好,不能总是逃不出甄嬛体的藩篱。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