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明翰做客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作了题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比较与启迪”的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李巍教授主持。世界史系顾銮斋教授、郑群副教授与现场学生一同聆听。
刘明翰教授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世界历史是人类共同的家珍,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虽然在时间上相距久远,但是存在共同特征,都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期。他运用充足的史料,分析比较了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异同。从相同点来说,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同处于商品经济兴盛、城市活跃、官商结合的时代,这是其一;其二,是社会原本体制趋向于解体,新的政权形态和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其三,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都历经了名家辈出、处士横议、文人争鸣的过程,游学之风尤盛,文人作用扩大,并且出现了科技成果高峰期。从不同点来说,首先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其次,不同时代背景下,中西国家阶级结构有差别,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再次,各个国家内部政治矛盾的主观方面不同;此外,思想文化方面也各不相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哲学、政治学方面的争辩激烈,而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科技发展占据主流。
刘教授重点与青年学子谈了几点启迪,他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西不同时代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繁荣期过后,无论是秦一统六合之后,还是到汉唐盛世,中国长期没有出现‘双百’现象;而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紧接着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二者的这种差异原因何在?他分析道,历史实践是检验和判断问题的标准,史实昭示着人们不能仅仅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异同与否来评定历史,必须根据历史综合条件进行思考,中国秦汉时期虽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但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到了唐朝,千古一帝,贞观长歌,唐太宗还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观点,虽然国力疆土超过前代,但是长期的人治脱离了法治,君主专制压制了思想自由;宋元明清各代,君权上升,民权下降,多元思维失去了生长的土壤。由此,文化专制的危害可见一斑,也启迪后人进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研究和贯彻很有必要。他还谈到教育是文明前进之母,先进思想文化是推进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精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先锋和核心。刘教授说,中外这两个时代均处于礼坏乐崩之际,私学教育的发展促成了士人的崛起和作用的扩大,使得知识分子数量大增,质量提高,促进了思想繁荣。反之,历史上的专制时代,等级森严,则失去了“百花齐放”之园地。
刘明翰教授与现场学生论读书、谈学习,并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游学访问经历。基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于2015年在山东大学举行的背景,他对青年学子提出希冀,希望青年学子不要有畏难情绪,要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要把握机遇,推动世界史专业发展,壮大史学力量。
李巍教授针对讲座内容谈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与文艺复兴时代相距千年,远隔重洋,将二者进行比较存在很大困难,刘教授以中西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期为切入点,幽默风趣中有大智慧,也闪现着爱国思想的光芒。希望在座学生能从本次讲座中有所收获,活跃思想,敢于挑战权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