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欢青
当我们时常被非理性的情绪左右,在各种“规则”的桎梏下过着无趣的生活,我们或许应该在夜深人静之时,重返王小波那些理性、自由而有趣的文字,重温他的这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从1997年突发心脏病去世到现在,王小波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7年。
作为当代最有创造性,最具心灵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广播。持久不衰的“王小波热”,虽然让其作品被普遍接受,但对他的研究仍很薄弱。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房伟所著《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是第一本由专家撰写的王小波传记。
10月11日下午,由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济南时报和品聚书吧联合主办的“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关于 《王小波传》 的讨论”活动在品聚书吧举办,活动由房伟主讲,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马兵担任嘉宾主持。
当代文学的“异端”
对很多人而言,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莫迪亚诺也许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早在小说《万佛寺》中,王小波就提到了莫迪亚诺,王小波写过自己的“师承”,当大部分中国作家还在受苏联文学影响的时候,王小波已经在读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从其阅读史来看,他也是主流之外的异端,他拥有超前的自由意志和审美意识。
房伟认为,在当代文学史上,王小波的确是被当作异端性写作看待的,“他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圈子里走出来的,他的作品首先是在台湾被接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日报》中篇小说奖,《人民日报》对此进行报道之后,才引起大陆文坛的注意。”
对于当代中国文坛,王小波是游离的,王小波曾对其友人说,他的写作,“一定要对当下写作规范有一种冒犯”。房伟认为,“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一路下来,王小波都在主流发展脉络之外,《黄金时代》可以说是另一种伤痕写作,但这是对文革伤痕的一种扩大化,它延伸到了对革命伤痕和历史伤痕的反思。对当代文学史而言,这是一种另类反思。”
上世纪90年代,欲望叙事和先锋小说兴起,但前者受制于市场,后者似乎遁入时髦的纯艺术技巧,却很少有价值普世性,和对人们生存现状的呈现和批判。王小波试图成为一个精神上“强悍”的作家,他总能以理性而犀利的笔触,轻而易举地揭开宏大叙事的话语魔障。在浪漫的云南热风中,在革命时期惊世骇俗的爱情里,在唐传奇高蹈不羁的流氓英雄狂想里,王小波以文艺复兴式的巨人姿态,复古地追述了最光彩流溢的反抗者的故事。他骄傲、粗鄙、欢乐,内心充满了顽童的恶作剧与愤世的讽刺与狂言,“他的悲观联系着他的敏感,而他的喜剧精神,却联系着他对虚伪的嘲讽,无情的揶揄,以及刻薄的巧骂。他不断别扭地试图走入公众世俗空间,却又不断退入内心。他顽强地表达自己的骄傲,却绝不将敏感的心变得坚硬粗暴。”
在王小波身上找寻对自我生命的确认
写作家的传记,写作者一定要和传主有“心灵的相遇”,房伟说,“1997年大学毕业,我进入老家的一家国营肉联厂工作,那年秋天的某个黄昏,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分割深加工车间,来到宿舍,披着那件充满血腥味道的工装,斜靠在夕阳斜照的宿舍窗台上,开始翻看王小波的作品。当我看到他在杂文《思维的乐趣》中所写的——‘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一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时,我被感动了。读大学时我也是个文学青年,读了很多当代文学的作品,但总是读到绝望和虚无,鲜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王小波给我了精神的力量,让我看到了人应该有尊严,应该追求自由,应该过一种让心灵充满诗意的生活。”
房伟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经济大潮的环境并未改变,作家们面向市场的欲望叙事和封闭的个人化探索也依然在继续,因此王小波对真正的个性自我和心灵自由的呼唤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我依然记得2012年到北京昌平佛山陵园去探望王小波墓的情形,那天下着小雨,陵园门口有个老太太在卖花,我们问她新八区怎么走,老太太说,你们是来看王小波的吧。等走到王小波墓前,发现台子上摆满了鲜花,还有二锅头,很多人都留了言,其中有一句写的是‘你改变了我的世界’。这让我十分感动,王小波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因为突然离世而被媒体大肆报道而走红,他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多人来他的墓地,是为了在这慌乱的世界中,找到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确认。”
作家的私生活,也必须被经典化
写王小波传,房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对王小波作品多年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房伟还对王小波的亲人、朋友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
房伟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要被更多的人认可,必须要有一些被文学史经典化的作家,而经典化离不开作家传记,可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传记非常少,“其中原因,主要因为我们总希望看到阳光励志型传记,而不想过多揭示幽暗面,但要写好传记,必须对传主的一切事情都保持一种好奇心,必须要有一种严肃的‘八卦精神’。概而言之,要经典化一个作家,其私生活也必须被经典化。”
“严肃的八卦精神”让房伟收获颇丰,“这不是纯粹为了八卦,而是为了探究作品和作家情感之间的隐秘关系。”通过调查采访,房伟发现,和流行的“绿毛水怪定情记”说法略有不同,在李银河之前,王小波还喜欢过两个女孩,“他的小说常会出现一个精灵古怪的女孩形象,应该和这两个女孩有关。”
针对网络上将王小波神话的现象,房伟则表示,“我不回避王小波生前的落魄,我希望通过探幽烛微,在对细节的观照和王氏精神的把握中,力争还原一个走下神坛的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