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  博览

人民大学高旭东畅谈文学的现代性

来源:发布时间:2014-10-23 00:00:00点击数:

  10月14日下午两点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旭东做客文学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606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前五四’拟古的现代性与‘五四’反传统的传统语法”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张学军主持,文学院青年教师史建国博士等参加活动。
讲座伊始,张学军简洁凝练地介绍了高旭东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成就。接着,高旭东谈起自己在山大读书、工作的经历以及与山大二十多年的不解之缘,抒发回到母校的感受,感慨万千。随后,讲座围绕“‘前五四’拟古的现代性”和“‘五四’反传统的传统语法”两个问题展开。
高旭东认为,当前中国文学的分期存在误区,把文学的现代性等同于历史的现代性是非常荒谬的。在比较文学视角下,甲午海战开启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而从“五四”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了真正的现代。因此, 中国文学模式的现代化经历了“前五四”现代性热身阶段,“五四”多元混杂现代性阶段,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的一元超现代性阶段,和一元超现代性模式的僵化阶段。
“前五四”现代性热身时期,高旭东重点提到章太炎主张“团体为幻,个体为真”,推崇卢梭、拜伦、尼采。进而谈到受章太炎影响的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鲁迅的《域外小说集》。高旭东强调,尽管他们的作品用文言写成,甚至文字佶屈聱牙,但实际是披着古色古香的外衣探讨更有深度的现代性。而关于“五四”时期反传统和全盘西化,高旭东说道,全盘西化自身存在矛盾,它因历史进程的自我否定难以实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反传统都是以振兴家国为依归。所以,“五四”反传统的动因恰恰来自传统,国家是目的,个人是手段。
在讲座的互动阶段,在场师生围绕“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周作人别样文学道路选择”等问题与高旭东做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最后,讲座在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高旭东与文学院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