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七点半,文学生活馆经典讲座外国文学系列第1期(总32期)在山东大学知新楼准时开讲,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于冬云教授引领两百多位读者走进海明威的文学世界。
本期讲座共有344人完成网络报名,185人填写了关海明威的电子问卷。调查显示,本期讲座主要听众为中学生和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公司职员占总人数的27.87%。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7.21-1961.7.2),出生于伊利诺州与芝加哥相邻的橡树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富有音乐修养的家庭妇女。
他历任《堪萨斯星报》、《多伦多星报》记者,1922年采访过墨索里尼,1937年报道西班牙内战,1941年访问中国,采访过宋庆龄、周恩来、蒋介石、宋美龄,1944年报道欧洲战事。
1952年9月1日《老人与海》在美国《生活》周刊发表,两天卖出530万份。9月8日,斯克里布纳出版该书,1953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于冬云教授说:“海明威将传统劳动美德与现代都市化后的休闲方式相结合,并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坚韧的个人精神浓缩在作品中,因而他的小说带有浓浓的自传特色,《老人与海》就是就最好的代表。”
“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是打不败的硬汉,他拥有坚强的体魄、炉火纯青的职业技艺,高度坚定的职业信念,即便面对失败也从容面对。”在于冬云看来,《老人与海》最大的价值在于“不仅教我们如何不被打败,更教会我们如何优雅、淡定的面对失败”。她说:“这是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精神的颂歌,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在于冬云教授看来,这句被海明威视作个人标签的名句,恰恰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核心精神。
但是,海明威为什么最终会自杀?于冬云教授认为这是海明威的“一种人生选择”。“海明威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也努力将自己的生活打造得淋漓尽致的男子汉,他有生之年为了打造自己的生活,致使身体千疮百孔、精疲力尽,当他发现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完全失去控制能力时,这个神话一般的硬汉选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本期讲座文学生活馆志愿者戚利先生等通过QQ群进行了文字直播。

文学生活馆资深会员、来自马来西亚的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谢依伦(上图左一)带着妻子(右二)与3岁多的儿子(右一)也来到现场。“我自从去年参加了一次这个活动,就停不下来了”,谢依伦说,“像是专家领着我们看书,引发我们更深沉的思考,不用走很多冤枉路,我很享受这个活动。”
【在线音频】
荔枝FM:http://m.lizhi.fm/719989/1883073414680538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网络直播】
齐鲁网:http://www.iqilu.com/html/zhibo/201503/18/1450.html
凤岐茶社:http://www.phoenixte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