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  博览

张志庆主讲《哈姆雷特》

来源:发布时间:2015-04-08 00:00:00点击数:

  清明时节话莎翁。4月4日晚7:30,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庆做客文学生活馆,为听众介绍了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并讲解其巨著《哈姆雷特》。

  讲座开始前,共有374人参加网络报名,164人参与《哈姆雷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医、工等学科背景的听众对莎士比亚抱有浓厚兴趣,他们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45.95%,本期讲座第一位入场者,就是地质化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陈厚华。但是,我们也发现,超过四成的受访者是通过影视剧作品了解这部作品的,阅读整部剧本的不到30%。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翁笔下这位迷人的丹麦王子深受全世界戏剧迷和文学爱好者喜爱。本期讲座吸引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学孩童的两百多位听众亲临现场,知新楼A620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齐鲁网、凤岐茶社对讲座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

  作为普通读者,如何解读《哈姆雷特》?张志庆教授从三个层面作出解析——

  第一,谁是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7部戏剧,《维纳斯与阿都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2部长诗以及154首十四行诗。其中《哈姆雷特》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关于莎士比亚的影响,西方有个说法,人要想有文化,家里须放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亚著作。

  第二,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文化重生与繁荣的时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个时代产生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培根、达芬奇等文化巨人,每一位都彪炳史册。这个时代也为《哈姆雷特》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哈姆雷特》是欧洲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克劳狄斯谋害哈姆雷特父王,篡取王位,并娶国王遗孀乔特鲁德为妻,王子哈姆雷特为父王复仇,却又被奸人所害的悲剧故事。

  第三,为什么是“哈姆雷特”?作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哈姆雷特”首先是活在《哈姆雷特》中的一个戏剧人物,一个复仇者形象;其次,“哈姆雷特”是一种悲剧,因为王子的复仇不是基于个人和家族,而是建立在重整颠倒混乱的时代的基础上,这便注定了无法实现的悲剧,也注定了哈姆雷特的痛苦和忧郁。第三,“哈姆雷特”是一个文化符号,他彰显着文艺复兴时期爱、自由与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局限。

  张教授对哈姆雷特性格的评价是:“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但并非行动上的矮子”,他在复仇中表现出的一再拖延,是因为哈姆雷特认为,“杀死对手简单,重整乾坤困难。”哈姆雷特认定复仇行动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他在被动的情况下拖延地实施了他的复仇计划。

  现场听众用手机拍照记录。

  本期讲座在文学生活馆QQ群也进行了讨论。

  洪楼小学五年级学生周韦彤和她妈妈张梅女士是文学生活馆的“常客”。周韦彤说:“去年在文学生活馆听了孔老师讲的三国后,我就特别着迷。今天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之前还看过呢。”

  84岁的白节箴先生夫妇特地让女儿开车把他们从山大兴隆山校区送到中心校区文学生活馆。白老先生1952年毕业于山大艺术系,他特别喜欢莎士比亚,“语言华美,象诗一样”。听完讲座,白老说,张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希望有机会再来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