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下午,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Gary Crawford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刘莉教授以及美国俄勒冈大学的Gyoung-Ah Lee教授在知新楼A1306为大家带来三场精彩讲座。本次学术报告由方辉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的潘艳博士、多伦多大学及俄勒冈大学的5位研究生和考古系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刘莉教授报告的题目是“A forgotten crop in ancient China: Identifying Job’s tears in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薏苡作为中国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见于报道的考古发现不多,应与我们的鉴定手段有关。刘莉教授介绍了她对古代中国薏苡属的植物的相关研究,包括淀粉粒分析、植硅石分析、生产加工的人类学观察、实验考古、石器微痕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为鉴定我国考古遗址出土的薏苡遗存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她还向大家展示了她以兴隆洼和白音长汗遗址为核心的案例研究。
刘莉教授讲座
Gary Crawford教授讲座的主题为“Complex Issues Surrounding Agricultural Origins in China”。他介绍了自己围绕中国植物考古遗存开展的相关研究,重点对济南长清月庄遗址出土的橡子、葡萄、稗、大豆等多个非农作物植物种子做了分析,并将月庄遗址出土大豆和日本、韩国晚期大豆进行了比较。他指出,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人与植物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并且种子驯化还是野生有时候很难从形态上完全区别开来。因此,我们不应该过于强调植物驯化的历史节点,而应更多关注其过程。
Gary Crawford教授讲座
Gyoung-Ah Lee教授讲座的题目是“Changes in Food Production in Korean Neolithic Period in Historical Ecology Perspective”。她首先介绍了韩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序列以及主要考古发现。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陶器和细石器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研究问题,反思了以往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遗址数量减少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的论断。同时,由于植物考古遗存研究资料的缺乏,一些学者对韩国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农业经济提出的假设缺少实证支撑,由此延伸出的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的观点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Gyoung-Ah Lee教授讲座
三位教授的讲座时间上涵盖了新石器时代至历史时期,地域上包括了中、日、韩等地,内容上则涉及了薏苡、水稻、小米、豆类及桃等多种植物遗存,从方法上融合了植物大遗存、淀粉粒及微痕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令人印象深刻。讲座期间,在座老师和同学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讲座结束后,三位教授参观了我校国家级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