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  博览

秦永洲主讲风俗美食话中秋

来源:发布时间:2015-09-28 00:00:00点击数:

925日晚七点半,文学生活馆·中秋特辑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准时开讲。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秦永洲做客文学生活馆与听众一起谈风俗、聊美食、话中秋。

关于中秋的起源,秦教授向听众介绍了天子夕月、秋社、赏月的传统风俗和月宫的美丽传说。那何为天子夕月?东汉郑玄和应劭在解释《周礼》时讲,“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秋分时节有祭月传统,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未免大煞风景,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

《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还原了宋代百姓欢庆中秋的景象:“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现在的中秋节写作“中秋节”亦或“仲秋节”,那么哪种写法更为规范呢?秦教授告诉我们,因为古代用仲春、仲夏、仲秋、仲冬表示春、夏、秋、冬三个月的中间一个月。《古今图书集成》用“仲秋部”记载整个的阴历八月,用“中秋部”记载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中秋节。所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中秋节”。

“月亮上有什么呢?”秦教授向前排的小听众提问。大家都回答了桂树,吴刚,嫦娥,玉兔......但是鲜有人知月亮上还有蟾蜍。秦教授为大家解释了蟾蜍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蟾辉吐光育万种”,说蟾蜍吐出来的光辉能养育世间万物。

月饼是最具特定意义的中秋美食,秦教授说到,作为节日食品的月饼,唐代就有了,最初由家庭制做,到明清逐步演化为商品。直到今天,吃月饼已成为千家万户必不可的节日吃食。

讲座现场,秦教授分享了自己儿时的中秋记忆,每逢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共享美食,共赏圆月。他还带来了家中自制的月馍。巴掌大的白面馍馍上面画满了红绿相间的花纹,几颗晶莹剔透的红枣镶嵌其中,捏制的兔儿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引起了台下观众极大的兴趣。

最后,秦教授谈到中秋节的文化意蕴。它不仅是农业文化的印记,更是阖家团圆的旋律,从深层的意义来讲,中秋节还表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

讲座结束后,大家对秦教授的讲座赞不绝口,有热心听众主动上前与秦永洲教授交流,希望还能有机会听到更多有关传统民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