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  博览

孙之梅主讲《牡丹亭》

来源:发布时间:2015-12-20 00:00:00点击数:

12月18日晚七点半,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孙之梅教授做客文学生活馆,为大家解读《牡丹亭》中“至情至性与理的冲突”。

讲座开始前,共有286人参与网络报名,280人填写了关于《牡丹亭》的调查问卷。问卷显示,超过62%的人完整或部分阅读过《牡丹亭》。在《牡丹亭》的诸多角色中,受访者对杜丽娘这一人物的喜爱程度远超其他角色,达到62.86%。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江西临川人,21岁中举,当时已有自己的出版诗集,在全国小有名气。但他秉性正直,不趋炎附势,削籍之后潜心创作戏剧。汤显祖的戏剧主要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每戏一梦,故称“临川四梦”。“一生四梦”,汤显祖最得意之作便是《牡丹亭》。

《牡丹亭》的故事取材于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小憩梦中与从未谋面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幽怀难遣,抑郁而亡。

柳梦梅路过花园,拾得杜丽娘的画像,甚是欢喜,朝夕瞻仰,终与杜丽娘的魂灵相会,并将其坟墓掘开,杜丽娘死而复生,两人终成阳世夫妻。

孙之梅教授说,《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父母对她管教甚严。譬如有一日,老夫人从丫鬟口中得知杜丽娘正在睡觉,十分反对,认为女孩子白天睡觉容易产生邪思。还有一次,杜丽娘在裙子上绣了成双成对的花花草草。她的母亲看到后大惊失色,质疑道:“成对”的东西会不会引动邪思?

这些片段体现出杜家对杜丽娘的严格管教,可见“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秩序对人性的压制。孙之梅教授说,作品中杜丽娘与其父母的冲突,实质上就是情和性与理之间的冲突。男女之情会自然萌生,是人性的自然表露和基本要求。

孙之梅教授认为,《牡丹亭》虽就故事而言,不免才子佳人、奉旨成婚的俗套,但在具体描写中,汤显祖写出了戏剧的时代性,与以前的爱情故事有质的不同。《西厢记》批判的是封建门第观念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扼杀,而《牡丹亭》则提出了对待人自然本性中的情欲问题。它宣扬的是尊重生命的欲求与个性的思想,争取的是社会承认个体的生命与个性。

这位认真记笔记的女孩是2015级新闻传播专业的余晓琪同学。每周五她都会从软件园校区赶来中心校区听讲座,从未错过。她说,学习新闻专业要懂得各方面的知识,加上自己对文学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每次都会来听讲座。

本次讲座在文学生活馆QQ群同步直播,山东电视台《说文解字》栏目组参与现场录制,开启文学生活馆与山东电视台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