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  博览

吕玉华主讲韩愈《原道》《论佛骨表》

来源:发布时间:2015-12-20 00:00:00点击数:

12月9日晚七点半,山东大学文学院吕玉华副教授做客文学生活馆,为听众带来题为《信道笃而自知明》的专题讲座。

吕玉华老师是《百家讲坛》主讲人,曾在央视主讲唐宋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专题。在文学生活馆,吕老师先后主讲过《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大江东去苏东坡》、《金戈铁马辛弃疾》,这是她第四次在文学馆开讲。她选择了韩愈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深度讲析。

讲座开始前, 223人填写了关于韩愈诗词的调查问卷。问卷显示,超过49%的听众认为韩愈诗作“沉郁顿挫、反映现实”。大家对《原道》《论佛骨表》较为陌生, 34%听众表示不熟悉,20%听众没有读过。

古代绝大多数文人乃“有为而作”,认为文字是其发论工具。韩愈为明道所作《原道》《论佛骨表》,旨在影响世道人心,对中唐社会的思考于今天意义犹存。吕教授带领大家通读两篇古文,看韩愈作为古文家如何调遣文字,把文章当作表达工具,表达他的思想。

“仁义道德”对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原道》开篇即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吕教授谈到,道是公道,德是私德。道是道路,是原则,是标准,依据仁义而为就是有道。德在于人的内心有仁义的标准,能做到“信道笃而自知明”。

唐代儒、佛、道三教并立,佛道两家积极争取信众,追求“清静无为,白日飞升”的境界。韩愈不以为然,他认为老百姓应关注世俗生活,尊崇儒学。吕教授说,《原道》是韩愈向人们解释世俗社会是怎么一回事儿。

如今朋友圈转发帖子流言谣言甚多,吕教授说,其实,韩愈在《原道》中所论可以作为解释,“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他认为,宗教引人逃避现世的同时,亦使百姓沉溺于志怪之事,不合常理。

韩愈在《原道》中建立道统,相当于宋代理学的先声,在唐代亦独树一帜。针对世人追崇佛道的现状,他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教化僧人变为世俗之人,烧掉经书,将寺庙道观改为平民的住所。“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回归世俗,在唐代就是回归儒家社会。

《论佛骨表》为韩愈上书唐宪宗所作,当时唐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舍利,长安掀起信佛之风。韩愈认为佛教乃“夷狄之一法耳”,斥其出身不正,指责皇帝迎佛骨误导世人。唐宪宗大怒,命韩愈“即刻上路”赴潮州,要求“日驰三十驿以上”。唐代贬黜等级有别,白居易被贬时,用了大半年游山玩水才到江州。

吕教授谈到,士大夫出入于儒佛道之间,首先是作为一名“儒生”,以佛教义当作精神调剂。诗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一例。韩愈教化民众过好世俗生活,遇郁闷时用宗教略作开解,略作寄托。这位“反佛斗士”重新阐释了儒家思想,提醒百姓作为“儒家之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