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成果

山大获评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来源:发布时间:2022-06-27 10:34:35点击数:

近日,山东省公布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山东大学位列首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提高文化育人水平,2021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大中小学范围内组织开展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遴选认定工作。评选按照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132所学校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其中高校32所。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目标,致力于建设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将山大文化这个最大禀赋优势和最强驱动力量转化为“强校兴国”的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传统文化建设新样板

1.明确发展目标

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地,承载着文化传承、创新、引领的使命。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将文化引领战略确定为学校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建设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发展目标,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先行者。学校制定《山东大学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从文化引领的高度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山大模式”的“双一流”建设作出了系统、长远谋划,探索具有山大特色和新时代特征的高校文化建设新路径。


开展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月活动、实施“五个一”行动


调整完善学校文化委员会,分设专家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动文化引领战略落实落细

2.赓续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山东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厚植齐鲁沃土,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弘扬“大学之道”,成就“斯文在兹”。在百廿办学历程中积淀形成“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崇实求新”的校风,“正心术、敦品行、明伦理、知大体”的教育风格。


《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是中国最早的大学章程,为中国近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典范

3.发挥“文史见长”优势

学校把“中国古典学术”学科群纳入“双一流”重点建设,儒学研究“山大学派”初见端倪;大力推进“尼山学堂”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打造“德性为先、国学为重”育人特色;牵头承担“全球汉籍合璧”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实施“乡村儒学”计划,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实施“强刊计划”,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逐步加强。


“文科学报之王”《文史哲》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

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夯基固本

1.课堂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

健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始终以课堂为主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优秀教材,开展丰富的课堂文化活动,努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9个教学单位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共103门,使用传统文化教材31本

培养古典学术人才。设立“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尼山学堂”,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的古典学术拔尖人才;建设全国首个在线微专业“古典文学微专业”,上线10门“国学经典系列慕课”,传播中国古代文学精髓。

建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以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主,共同构成稳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积极开拓校外专家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故宫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受聘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

“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2.建设古典学术研究重镇,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贡献智慧力量

大力培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制定《山东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奋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重点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学科集群”,培育造就“山大学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

引领全国新文科建设。担任全国新文科建设组长单位,牵头制定新文科建设指南,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新文科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发表《“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等一批高水平理论创新成果,首推新文科建设方案,设立“PPE新文科基地班”,构建“新理论、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四位一体新文科建设模式。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大召开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牵头承担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和重大国际文化活动,扎实推进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实施文明探源、考古中国、《永乐大典》综合整理、《中国通史》编纂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文化盛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中华美德教育学院、雅乐艺术传承基地、文学生活馆和“数字人文”实验室创新、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


山东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主题展览


2021年9月,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举行,王学典教授作主旨发言


乡村儒学团队创办儒学讲堂,举办讲座近千场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年度会议现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


文学生活馆


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揭牌成立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挖掘拓展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资源


在“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基础上深入推进“科研思政”和“导学思政”


国际中文日,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体验雕版印刷


“经典十课”讲座现场


传统文化演出活动

4.发挥校内外文化平台作用,结合平台特色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打造“泺源讲堂”“大家讲坛”“稷下讲坛”等品牌学术文化活动,成为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抓手

校院协同培育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开展“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立项评选、中国传统节日振兴系列主题活动等,培育、扶植多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


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振兴”系列主题活动

促进交流互鉴,彰显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举办国际文化节、“一带一路”文化论坛,探索出一条集有意义与有意思于一身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国际传播“山大模式”;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桥、经典诵读、留学生汉字书写等比赛,为传统文化促交流、通民心作出山大贡献。


举办“一带一路”文化论坛

5.组织特色活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召力影响力

用传统文化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校园艺术文化节系列品牌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新形式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芝兰三月三”传统文化季系列活动

用传统文化讲活红色故事。用活传统艺术,探索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庆祝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音乐舞蹈晚会《为国育贤》


红色经典党史柳子戏《江姐》走进山东大学


图“洪闻戏剧节”话剧《日出》剧照

三、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丰硕百花齐放

1.先后三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项目

“中华文化体验与教育活动”获得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传播文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脉——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的实践与探索”“为国育贤守初心 士以弘道布德泽——基于齐鲁文化弘扬的‘大师大爱’系列教育活动”获得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

2.雅乐艺术传承基地入围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3.四项成果获得“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杜甫全集校注》荣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


郑杰文教授主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荣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王学典教授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杜泽逊教授主编《尚书注疏汇校》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4.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神韵诗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与传播》《考古学导论》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区域民间舞教学实践》《国潮复燃》《国学基础》《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山东省第二批一流课程称号;《传统文学与修养》《中国音乐十讲》等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5.传统文化教材广受好评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文献学概要(修订本)》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中册、下册》《中国艺术民俗学》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史学引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获评山东省一流教材。

6.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大学博物馆成为目前国家一级博物馆中仅有的两所高校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唯一的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

7.考古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田野考古项目“焦家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许昌人”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李占扬教授团队考古成果获评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8.文化项目获得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中华文化体验模式创新与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构建”“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实践”“山东大学广播电视台宣传模式创新”“浸润式人文教育 体验式博雅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乡村)文明建设创新实践”五个项目先后获得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目标,深化落实文化引领战略,为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源源不竭提供最大禀赋优势和最强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