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广场建成于2011年10月,与大成广场遥相呼应。广场取名自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稷下学宫”。几千年前,稷下学宫,荀子孟子共创“百家争鸣”;几千年后,稷下广场,山大学子勇攀学术高峰。
——写在前面
每当风起的时候,那镂空墙上的风铃,叮咛叮咛,叩击出一串清越的歌谣,穿过翠色掩映的角落,飞过岿然傲立的的玉琮,和那清亮的喷泉声相和,诉说山大的故事。那阳光斑驳的木椅上有情侣亲密的秋日私语,那触感沁凉的石廊下有快递员辛勤忙碌的身影,那流水泠泠的阶梯边有晨读的书声琅琅。一番景色,几度轮回,多少年华流转,不变的是同学少年,演绎着“稷下”盛大而华美的乐章,一如千百年前那学术争鸣、意气风发的景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本科 李梦露
午饭后的休憩在稷下广场,仿造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镂空雕塑、玉综灯柱,在水流波光和阳光阴影的交错下,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古老年代的深沉。闲适坐在石凳上的同学们和讲解员们乘着清风,默契地都不怎么说话,似乎都在等待,倾听广场——静守光阴的老人一般——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箴言。遥远年代的百家争鸣,尊士包容,要从山大的校园中慢慢渗透出不一样的内涵,歪着头沉思的少年也似懂非懂地微笑了。
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 武晨雨
稷下广场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北门学生公寓东部,是继大成广场后,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着力建设的另一大形态壮观、寓意深刻的主题广场。广场明确了功能分区、疏密分布,利用齐文化墙、下沉广场和大型跌水,形成多个类型的交流空间、休读区和礼仪性空间。其采用稷下学宫的镂空雕塑、“智泉”、十圣石和玉琮等景物突出齐文化的文化内涵,是山东大学“小树林”文化的延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课余休憩与交流空间。
过往的稷下弦歌不止,如今呢?上午的稷下广场,西侧的快递收发点人来人往;下午的稷下广场,滑板少年翩翩、孩童嬉戏正忙;晚上的稷下广场,情侣私语悄悄、歌声不绝绕梁。古今稷下,相映成趣。
结语
游学稷下,心驰神往。南呼大成,北应稷下,齐鲁大地的厚重文化以如此的风貌拥抱山大。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稷下学宫的浓厚学风以如此的姿态鞭策山大学子。
编辑/闫芮
图文/山大文化网
责任编辑/黄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