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垂柳见证了你的沧桑变化
熙宁年间一声令下
惊醒老巷檐下燕
雕梁画栋或有代谢往来
惟留参差人家与朗朗书声

推开清漆朱门
也曾走过春风得意的举子
方正的舆道下
沉睡着千年未曾与人言的龙石、屏风和铁牛
黄土之上也摇过小学的上课铃
拥进一院蓬头稚子的欢笑

“生民未有”的碑刻磨损了
老街的风仍然不疾不徐地吹着
门槛前杂花飞英 纷披掩映
文庙无须高墙深锁
你是久负盛名的齐鲁文衡、海岱文枢
也是先贤默默注视古城的深情目光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老舍《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描写的
便是我们迎面看到的彩色泥塑兔子
当时风行济南、北京两地
北京叫“兔儿爷”,济南叫“兔子王”

取泺口的黄河胶泥塑胚
镶头盔、镜片、绒球、耳朵、手臂、枪头
干后上白粉,彩绘
一个威武灵动的“兔子王”就诞生了

民间传说
兔子神帮助人们解除瘟疫
为表感恩 祈求平安
每年八月十五
家家户户都把点心做成药饼
供奉兔子神
日久年深
兔子神成了兔子王
药饼读成了月饼

再往里走
琳琅满目的
是鲁绣、石刻、拉花

织布机、缝纫机

几张老照片
一部留声机

文/黄欣如 李怡林
图/张政
编辑/李怡林
责编/李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