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此外,解士杰、刘玉光、陈尚胜、侯桂华、徐超丽、宋全成、张志勉、方浩、刘新泳、刘德山、霍孟友、张士闪等代表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多年来认真履职,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工作实际,提出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可操作性强、实践效果好的意见建议,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
注重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服务社会方面的独特作用,先后组织12位专家教授参加省委统战部“百名教授联百企”活动,支持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同心”主题实践活动,无论助推科研攻关、转型升级,还是助力扶贫攻坚、送医送药送温暖,党外人士都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建功立业。
建设基地推动理论成果转化
山东大学以基地建设为依托,重视统一战线智库队伍建设。2014年4月,首个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在山东大学成立。基地成立两年多来,学校树立精品意识,专家队伍不断充实,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充分利用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逐渐培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完备、数量充足的统战理论研究骨干队伍,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每年按照省委统战部关于做好全省统战理论调研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专家库成员为主要研究力量,围绕事关统一战线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选定和培育多项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并给予各方面支持,分步骤推动立项工作。多位基地专家教授主持并参与统一战线相关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4年以来,基地5项课题获得山东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资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教授参与的课题《山东省社会组织统战工作问题研究》获2015年度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在2014年度、2015年度全省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四新工程”评选中,党委统战部荣获先进单位,4项调研宣传成果获奖。
创建学科助力专业人才培养
《光明日报》“光明专论”栏目2014年1月4日曾刊发文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着眼为统战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有力学科平台,山东大学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合作共建“统一战线学”二级学科,联合培养统一战线学硕士、博士研究生,首开我国高等教育“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之先河,打造为统战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有力学科平台。2015年、2016年共招收39位统一战线学硕士、博士研究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山东大学寓教于研,加强与社会各方面协同研究的载体和手段,探索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社会化的研究格局和成果转化机制。2016年6月,统一战线学专业的蒋锐等3名教授和9名研究生成立了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研究生课题组,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分步骤开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由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几个月来,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山东大学师生多次召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讨论,对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预期效果等进行反复论证,目前已完成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作为校级优秀调研成果申报了2016年全省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四新工程”评选。
新路启行是新篇。面临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山东大学将做好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大文章,继续发挥好统一战线智库作用,着力在“实”和“新”上下功夫,谱写统一战线服务大局的新篇章。
【来源:联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