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从书籍文献中探求历史,却容易忽略那环境中的人文故事。从物理楼到教学五楼,春去秋来,草木荣枯,岁月的风雨悄悄将上一代人的热忱与信仰留在这幢老建筑之中,等待着后来的我们去感受它无声的告白。
——写在前面
考文楼建于1919年,为纪念文会馆的创始人狄考文而命名。作为齐鲁大学早期的标志性建筑,考文楼位于齐鲁大学中心花园东侧,与北面的办公楼——麦考密克楼、西面的柏根楼成“品”字形布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使整体错落有致、独具美感。中间的主体和两翼的几个硬山山墙头上的墀头处理和雕刻都很精致,带有济南传统民居的风韵。
狄考文与登州文会馆
公元1863年7月3日,致力于海外传布福音的狄氏夫妇奉美国北长老会派遣,踏上了远赴东方神秘古国布道的艰辛路程。
经过近六个月的海上漂泊,1863年底狄氏夫妇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抵达上海。旋即奉差于1864年1月15日来到中国东海岸的小城登州。在传教的实践中狄考文认识到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在孔孟之乡的山东惟其如此。
于是在1864年9月26日,登州文会馆的前身登州蒙养学堂建立。1873年初,学制由6年改为12年,并更名为“登州高等学堂”。
1877年1月,登州高等学堂的第一届三名学生毕业。 同时在毕业典礼上也正式将“登州高等学堂”更名为“登州文会馆”。
1919年建成的考文楼
1879年,狄考文夫妇回美国休假。休假期间狄氏到各大学进修考察并广泛搜集各种实验设备,同时进行募捐活动,为建设真正的高水平大学做准备。
1881年2月14日,长老会山东差会寄信美国长老会本部正式申请将登州文会馆更名为山东书院(Collegeof Shantung)。也就在这一年,登州文会馆就“分了专业,已经按照大学的正规课程组织进行教学”。
1882年根据倪维思博士的提议,“人们认可狄考文创立的登州学堂为大学”,因为这所学堂此前已经做了多年的大学工作。1884年,美国差会总部授权登州文会馆办大学,英文名称“Tengchow College”,亦称“Shantung College”。
1904年,登州文会馆迁到潍县与英国浸礼会创办的广德书院中的大学班合并,更名广文学堂。
诸多史料证明,文会馆所开设的自然科学课程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领先于当时中国的各所学校,不少社会科学的科目也是最先开设的。它拥有当时“中国最多和最好的物理、化学仪器设备,与同期的”“美国普通大学一样好”,其拥有的数量甚至比狄考文的母校美国杰斐逊学院多两倍。
回首过去的一百多年,登州文会馆几经更名,然其背后对教育的执着精神却是历久弥新,而考文楼也因其背后的故事增添了一份老建筑独有的韵味。如今年轻的我们,挟着书本,走进这教学楼之中,比起年轻时的容颜,也许更爱它如今苍老的模样吧。
部分文字整理自吕军《狄考文: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THE END—
“观图者说”是山大文化网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的
图文类文化作品,每周四傍晚推出。
内容取材自《山东大学景观图册》,
每期以来自山大的一项景观为先导,讲故事、谈文化。
或建筑,或雕塑,或广场,
挖掘景观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文化元素与山大故事。
编辑/闫芮
图文/山大文化网整理
责任编辑/黄欣如